一个“湿”字放倒几多“新客家”

2008-07-10 00:00:00 来源:

  一周门诊情报站
  上周,广州天气多变,时而风雨大作,时而热浪袭人。湿热的夏季,让“湿邪”肆无忌惮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,来穗工作、生活的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更感不适。记者获悉,这一周来医院变化最多的是“湿热症”病人的增加。专家建议,由于气温、湿度等的不同,人们在异地生活,需学会当地“养生之道”。
  个案:一家三人同时中招
  孙先生一家来自苏北,过去对于广州人“煲汤去湿热”等说法很不以为然,但最近他的观点正在慢慢改变。
  上周未,孙先生身上突然出现不少红斑,痛痒不止。同一时间,从家乡来广州与他一起生活的父母身上也出现了类似症状。这让孙先生再也不敢大意了,一家三口忙到医院向医生求诊。不想医生只抬眼一看,就告诉他,是湿热症所致。
  “这几天与你们一样的病人太多了,而且多是你们北方人。”医生当即为他们一家三口打点滴去湿热。
  医生解释,湿邪致病,常缠绵难愈,病程较长,反复发作。湿热共存,更使病邪难以祛除。临床上,一些常见妇科炎症多属于湿热症,治疗起来非常棘手,就是这个道理。此外,“湿热”还易导致皮肤病变,如夏季天热潮湿,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,人们易患皮炎、湿疹、脚气等,慢性炎症也易加重。
  巡诊:多家医院病人增多
  据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陈医生介绍,上周前来看病的患者中,湿热引起的病患明显增多,“与一周前相比增加了近一倍”。
  广州中医药大学前列附属医院、南方医院、珠江医院等广州多家医院均表示,上周湿热症所致各类病人都有明显增加,“有广州人,但外地人占了绝大多数”。表现症状不一,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,也有麻疹、腹泻等。
  广州中医药大学前列附属医院钟嘉熙教授介绍,民间所说的“湿毒”也称“湿邪”,有“外湿”和“内湿”之分。
  入夏以来,广州雨水不断,气候湿热,再加上细菌、病毒繁殖,由外部“邪毒”入侵人体而引起疾病,如流行性感冒、麻疹、水痘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肠道感染等,是典型的外感兼夹湿邪所致。
  “内湿”是高温湿热天气下消化功能不足,体内水分代谢紊乱导致的病理产物,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,还常伴有困倦、精神萎靡、嗜睡、身体乏力、四肢酸软沉重、大便烂、舌苔厚等症状。
  应对:入乡随俗学会去湿
  “每年夏季,湿热症病患最多者就是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。北方人到广州工作生活,应学学广州人的养生之道。”钟嘉熙如是说。
  说起祛湿,广州人总是前列时间想到食疗。钟嘉熙介绍,化湿茶平常可以在街边买到,也可以选取木棉花、扁豆花、玉米须、鸡蛋花等材料,鲜的煲粥,干的煲汤。
  据介绍,西瓜、黄瓜、香瓜等瓜果都是属于驻湿的瓜果,食用后会加重湿热症状。应多吃一些容易吸收、消化的食品,用冬瓜、丝瓜、苦瓜煲汤或多食绿豆汤、糯米、番薯等可湿热。
  专家称,要防止病毒感染,光靠食疗还不够,为免“湿邪”入侵,这段时间还应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,而且要经常洗手,保持洁净。
(责任编辑:秦淑)

3333
3334
更多>
更多>
杨宏杰

杨宏杰 主任医师

上海岳阳医院

擅长:擅长治疗糖尿病、甲亢、肥胖、代谢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。

立即咨询